• <samp id="egceo"></samp>
  • <strike id="egceo"></strike>
  • 日本就醫網

    日本厚生勞動省解答新冠感染現狀

    日本就醫網 2021-07-16 13:04:07發布

    7月9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了《新冠病毒感染 "現狀 "的11個常見問題(2021年7月版)》。 這是一份關于COVID-19的現狀和迄今獲得的科學知識的11個新問題和答案的匯編。 所涉及的主要議題是病例數量、致病性、感染性、檢測和治療以及變異株。 以下是一些摘錄。

    新冠病毒感染 “現狀 ”的11個常見問題(2021年7月版)

    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數和致病性

    1.日本有多少人被診斷出感染了新冠病毒?

    2.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多少為重癥患者或死亡?

    3.哪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出現重癥?

    4.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新冠病毒感染者算數量多的嗎?

    新冠病毒的感染性

    5.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在多長時間內感染其他人?

    6.新冠病毒感染者能夠感染多少人?

    7.為防止新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播,需要注意哪些情況?

    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查和治療

    8 .哪些方法可以診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9 .感染了新冠病毒,應該怎樣治療?

    10.新推出的新冠疫苗是什么樣的疫苗? 今后將如何管理?

    新冠病毒的變異株

    11. 有關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情況

    Q1:日本有多少人被診斷出感染了新冠病毒?

    A:到目前為止,已有796,835人被診斷感染新冠病毒,約占日本總人口的0.6%。 有關日本國內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新消息,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https://www.mhlw.go.jp/stf/covid-19/kokunainohasseijoukyou.html

    ※ 這可能未必是確切的被感染人數,因為有些人是無癥狀感染者,并沒有尋求醫療關注。

    ※ 感染人數為截至2021年7月1日0時的數據。


    Q2: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多少為重癥患者或死亡?

    A: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癥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比例根據患者年齡而異。在老年人中比例較高,在年輕人中比例較低。對比之前,重癥患者人數或死亡比例有所下降。重癥率約為1.6%(50歲以下0.3%,60歲以上8.5%)。死亡率約為1.0%(50歲以下0.06%,60歲以上5.7%)。

    ※「”重癥率"是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無癥狀病例)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或用呼吸機治療人數的百分比。


    Q3:哪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出現重癥?

    A: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更有可能成為重癥患者的高風險人群: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以及孕婦和兒童。可能增加重癥風險的基礎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和吸煙。

    對比30~40歲人群,各年齡段的感染嚴重程度

    以上數據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京都大學西浦教授,以及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診療手冊(第5.1版)制作而成

    Q4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算多的嗎?

    A:對比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其他主要國家,日本的人均感染和死亡人數一直都很低。

    Q5: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在多長時間內感染其他人?

    A: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具感染性的時間段,為發病前2天至發病后7至10天,而且在此期間,也就是在發病前和發病后的短時間內,病毒釋放量特別高。因此,已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即使未出現癥狀,也應努力預防感染,如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Q6:新冠病毒感染者能夠感染多少人?

    A:我們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不到20%的人會感染其他人,大多數人是不會感染其他人的。因此,如果一個感染者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在3密(密閉空間,密集場所,密切接觸)環境中接觸了很多人,而未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時,說明已控制住了病毒的傳播。

    當身體不適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與其他人接觸時佩戴口罩。如果您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也請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以免感染其他人。

    ※事實證明,佩戴口罩可以減少與感染者接觸時吸入的病毒量。 (感染者佩戴布質口罩時可減少60-80%,感染者的接觸者佩戴布質口罩時可減少20-40%)。

    Ueki, H., Furusawa, Y., Iwatsuki-Horimoto, K., Imai, M., Kabata, H., Nishimura, H., &Kawaoka, Y. (2020). Effectiveness of Face Masks in Preventing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mSphere, 5(5), e00637-20.

    Q7:為防止新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播,需要注意哪些情況?

    A: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以在三密(密閉空間、密集場所,密切接觸)的環境中,感染風險會增加。

    另外,在酒會等社交聚會上、一群人長時間不戴口罩,在狹小空間中吃喝交談時,即使更換場所,仍然容易被感染,必須引起注意。

    Q:哪些方法可以診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A:感染新冠病毒的診斷需要進行PCR測試,抗原定量測試和抗原定性測試等。這些檢測都是用于確定受檢者體內是否存在病毒,是否感染了病毒。

    隨著新的檢測技術的發展,現在除了使用鼻咽拭子外,還可以使用唾液檢測或鼻拭子,這取決于檢測的類型和癥狀。

    Q9:感染了新冠病毒,應該怎樣治療?

    A:輕癥的話通過觀察,癥狀大多數可自然緩解。必要時給與退燒藥等對癥治療。如果出現呼吸衰竭,需要給與吸氧,抗病毒藥,類固醇(消炎藥物),以及免疫調節劑 ※1 ;如果癥狀不能改善,則需要使用呼吸機等進行重癥監護治療 ※2。

    該治療原則確立后,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如果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請先向當地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1 日本批準的治療藥物包括地塞米松,瑞德西韋,巴瑞替尼(2021年4月23日新批準)(截至2021年7月1日)

    ※2 重癥患者或死亡患者的比例約為1.6%(50歲以下0.3%、60歲以上8.5%)

    住院病人的藥物治療狀況和死亡率(COVID-19 注冊研究解析結果※4)

    2020年6月以后的住院患者,對比2020年6月以前的住院患者,具有以下傾向。

    重癥監護病例中,使用新冠病毒感染藥物瑞德西韋,類固醇的患者比例增加。

    所有年齡組的輕度/中度/重度病例住院后的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Q10:新推出的新冠疫苗是什么樣的疫苗? 今后將如何管理?

    ○ 疫苗的特征

    截至7月2日,日本接種的疫苗有2種,一個是輝瑞公司的疫苗,還有一個是莫德納公司的疫苗。兩家疫苗同屬于mRNA疫苗,分別為間隔3周注射2次,間隔4周注射2次。

    ○ 疫苗的有效性

    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實證明,接種人群對比未接種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發病(發燒,咳嗽等)的人

    數要少。(報道稱預防發病有效率高達95%)

    ○ 疫苗的安全性

    接種后,出現接種部位疼痛,疲勞,頭痛等癥狀的人超過50%,出現肌肉痛,關節痛,發冷,腹瀉,發燒的人超過10%。這些癥狀多數在數日內會自行消失。

    另外有報告稱,接種后有人出現過敏反應(急性過敏反應)。疫苗接種地點和醫療機構會做好應對過敏反應的必要準備。

    ○ 今后疫苗接種的管理方法

    疫苗接種期計劃從2021年2月17日持續到2022年2月底。目前,醫務人員和老年人的接種正在進行。之后預計將對患有基礎疾病的人進行接種。

    4月12日開始,在一些城市開始為老年人接種疫苗;從5月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政府正在努力確保每個城市在7月底前為希望接種的人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此外,從5月24日起,在自衛隊和地方政府的大規模接種點開始為老年人接種疫苗;從6月21日起,將在公司和大學等單位進行接種,以加快接種速度。

    Q11:有關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情況

    A:一般來說,病毒在繁殖和傳播過程中會逐漸變異。新冠病毒以大約每兩星期一個新菌種的速度變異。目前在世界許多地方已經發現了冠狀病毒的新毒株,我們需要對這些新毒株保持警惕。

    在日本,專家們已經發現并報告了幾例B.1.617.2毒株(Delta)。日本厚生勞動省正在對新冠病毒的基因進行解析,以監視病毒變異情況。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各國專家們也在進行信息交流,分析以及評估變異情況。如果發現變異菌株病例,我們將加強檢測和流行病學監測,以防止疾病的傳播。作為個人的基本預防措施,即使是變異菌株,也仍然需要避免3密(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和五種高風險情況,適當佩戴口罩和洗手。我們希望全體民眾一切配合,確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采取更加徹底的感染控制措施。

    ※1 B.1.617.2毒株(Delta)于 2020年10月在印度被首次檢測發現。

    ※2 專家提出:B.1.617.2毒株(Delta)比B.1.1.7毒株(alpha)更具傳染性,而且很有可能在未來取代其他毒株。此外,研究表明,疫苗對變異菌株也有效。(2021年6月20日)。

    上一篇

    ASCO2021 消化管癌的新見解

    食道癌進展期轉移性食管鱗癌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使用FP(氟尿嘧啶+順鉑)已經20年沒有改進過了。ESMO2020宣布了FP+抗PD1抗體藥物(Pembrozumab)......
    下一篇

    胃癌一線治療或迎來“免疫+化療時代”!

    在今年6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1)在線會議上,一項名為CheckMate-649的3期研究成果顯示,在一線治療非HER2陽性的晚期胃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