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egceo"></samp>
  • <strike id="egceo"></strike>
  • 日本就醫網

    日本發現白介素34可抑制免疫治療效果,以白介素-34為靶點的新療法有望開發

    日本就醫網 2020-10-26 13:44:40發布

    ※. 本文由日本就醫網整理翻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北海道大學遺傳病控制研究所的清野研一郎教授團隊發現,癌細胞產生的白介素34(簡稱IL-34)會對包括抗pd-1抗體在內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產生抗性,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iScience(2020/09/19電子版)。

    通過白鼠實驗,分析抑制IL-34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關聯性、腫瘤微環境。

    IL-34是2008年首次發現的細胞因子,在健康人的大腦組織、皮膚組織中均可發現。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各種腫瘤的組織中均有IL-34表達, 并且與腫瘤的進展和轉移有關。清野教授團隊此前曾發表過肺癌來源的IL-34與抗癌劑耐藥有關的學術論文,但尚未明確IL-34是否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耐藥有關。

    于是,清野教授團隊使用有IL-34表達的白鼠與無IL-34表達的白鼠進行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對比試驗,通過對浸潤至腫瘤組織內的免疫細胞進行解析,來分析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的關聯性。在此基礎上,通過人源化免疫系統小鼠模型,進一步分析抗IL-34抗體與抗pd-1抗體聯用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表明,有IL-34表達的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產生抗性,而無IL-34表達的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顯示出敏感性;而且在無IL-34表達的腫瘤微環境中,參與抗腫瘤免疫激活的各種因子的表達均有增加。此外,通過抑制IL-34表達,使M1巨噬細胞與T細胞數量增加,抗IL-34抗體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對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腫瘤范圍縮小(如下圖)。

    圖. 抑制IL-34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效性的機制

    這是首次關于IL-34靶點治療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療效的研究報告,根據此項研究,有望開發以IL-34為靶點的新療法,闡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性的相關機制。

    上一篇

    日本成功研發線粒體病新診斷試劑,10分鐘可診斷

    近日,日本久留米大學醫學部兒科的古賀靖敏教授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難病—線粒體病的早期診斷試劑。相比傳統診斷方法,新診......
    下一篇

    肝癌免疫治療后使用樂伐替尼可延長2倍總生存期

    日本近畿大學消化內科主任教授——工藤正俊的團隊研究發現,作為肝細胞癌(HHC)一線用藥的樂伐替尼(也作),用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后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