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egceo"></samp>
  • <strike id="egceo"></strike>
  • 日本就醫網

    胃癌術后腸道環境變化的研究

    日本就醫網 2020-04-20 14:38:09發布

    人體內細胞總數約有40萬億個,而人體的腸道細菌數也將近40萬億,重量約在1~1.5kg。我們知道,腸道菌群紊亂會導致以“炎癥性腸道疾病”為首的多種疾病。最近有研究表明,腸道內細菌的變化可能與胃切除等治療手段相關。通常,胃切除術用來治療胃癌和重度肥胖。在歐美國家有報道稱,治療重度肥胖接受胃切除手術后,患者的體重減輕會引起腸道內細菌發生變化。但是治療胃癌實施的胃切除手術是否會對腸道環境產生影響,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胃切除后的患者不僅會出現營養不良,貧血,傾倒綜合癥等癥狀,而且引發二次癌癥--大腸癌的風險也會增高。因此,探索胃切除術后患者的腸道環境非常重要。

    【研究機構】

    該項研究由日本以下六個機構共同實施完成。

    ●東京工業大學     ●大阪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先端生命科學研究所

    ●國立癌癥研究中心     ●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     ●科學計數振興機構

    **該研究于2020年1月7日在英國胃腸病學會雜志《Gut》上發表。

    【研究對象】

    胃癌術后患者(以下內容中所說的“胃切除”包括部分切除和全部切除)

    【研究目的】

    探討 胃切除導致的腸道菌群構造及代謝物質的變化與術后并發癥之間的關聯。

    改善 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癥狀以及營養狀況。

    【研究成果】

    該研究項目納入胃癌術后患者50例/健康人56例,共計106位試驗者。通過調查他們的飲食等生活習慣,收集冷凍糞便樣品,大腸內窺鏡檢查診斷,以及腸道菌群等臨床信息進行分析和比較,探究胃切除患者特有的腸道細菌和代謝物質。結果發現:胃癌根治術及術后消化道重建術,會對腸道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比健康人群,胃切除患者的腸道內細菌種類更加豐富,具有多樣性。說明胃切除后,腸道內環境發生了變化。例如其中一項變化顯示:胃切除患者口腔內細菌數量較健康人偏多。

    ★★胃切除患者術后出現的營養不良,貧血,腹瀉,以及傾倒綜合征的癥狀,是由于胃切除手術后,患者腸道內細菌的代謝功能發生了變化,從而影響了患者代謝功能的變化。

    ★★胃癌術后患者發生二次癌癥--大腸癌的風險增高,可能是由于胃切除后,身體致癌機制發生變化,引發了與大腸癌相關的細菌種類和代謝物質較術前增多。尤其是胃全切患者,與大腸癌相關的腸道內細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具核梭桿菌)具有明顯增多的現象。而且,引發肝癌和大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的脫氧膽酸也有增多跡象。因此,胃切除患者應當堅持定期進行包括腸鏡在內的全身檢查。

    圖表1:該研究成果的說明圖

    圖表2:胃切除患者腸道菌群的變化

    圖表3:與大腸癌相關的菌群代謝物的變化

    上一篇

    日本正式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鑒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不斷擴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東京時間7日晚7時召開緊急記者會議,宣布日本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實施地區:東京都、神......
    下一篇

    AI治療胃癌成為現實

    講師:醫療法人松風海 內藤病院 院長   內藤 雅康先生胃癌的致病原因之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一般通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