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機器人輔助手術與胸腔鏡對比,手術時間延長但康復更快
日本于2018年將食道惡性腫瘤的機器人輔助手術列為社保支付范疇之內(nèi)。與胸腔鏡相比,機器人輔助手術有什么優(yōu)點,在第119次日本外科學會定期學術會議(4月18~20日大阪市)上,佐賀大學消化道外科公布了他們的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近些年來隨著日本使用達芬奇機器人用于食道癌手術的增多,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相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此外,機器人輔助手術更有利于減少患者肋間疼痛,以及減少手術的出血量,并且減少對神經(jīng)的傷害。雖然食道癌的機器人手術的有效性還需要長時間的驗證,但這次臨床一線的醫(yī)院用機器人與胸腔鏡做了對比,驗證了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先進性。
2011年9月~2018年12月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的食道癌患者56~72歲Stage0~Ⅰ期15人,Ⅱ~Ⅳa期15人,共計30人;2009年5月~2018年12月實施胸腔鏡手術的食道癌患者59~76歲Stage0~Ⅰ期51人,Ⅱ~Ⅳa期101人,共計152人。分組對治療效果進行了比較。
佐賀大學醫(yī)院于2011年9月引進胸部食道癌機器人輔助手術。目前在佐賀大學醫(yī)院約有一半的患者要求機器人輔助手術。
針對食道癌,胸腔鏡和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該如何選擇呢?
基本上判斷可以切除腫瘤的第一選擇是機器人手術,但具體要根據(jù)腫瘤大小,進展程度等多方因素考慮選擇。遇有咽喉部摘出,返回神經(jīng)解離,以及浸潤度達到T4的患者,基本不適用機器人輔助手術。
從手術技術的觀點看,機器人手術最大的優(yōu)點是解決醫(yī)生手術時手的微顫問題。另外,胸腔鏡手術對器械的可動角度有限制,而機器人的操作自由度很高,操作性更靈敏。
我們來看一看具體的比較結果,在手術用時上機器人手術的平均用時為12小時10分鐘,胸腔鏡手術的平均用時為9小時43分鐘,可見機器人手術用時更長。
但是術后住院天數(shù)比較上,機器人術后平均17.6天,胸腔鏡術后平均32.7天。機器人手術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
關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3級以上并發(fā)癥的機器人手術為13.3%,胸腔鏡為39%。手術造成返回神經(jīng)麻痹的,機器人手術36.6%,胸腔鏡51.2%。從這些比較來看,食道癌手術使用機器人輔助的患者,術后康復更快,并發(fā)癥更少,今后患者的需求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