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egceo"></samp>
  • <strike id="egceo"></strike>
  • 日本就醫網

    諾貝爾醫學獎的免疫治療和你有啥關系

    日本就醫網 2018-10-29 19:10:25發布

    標準化的癌癥治療(手術、化療、放療)技術進步,延長了患者生命,但只是延長,同時標準治療本身對患者副作用大,生活質量受到相當的影響。隨著醫學對免疫的探知與實踐,患者生活質量有保證,不但延長生命,更有治愈可能性的免疫治療已經成為“癌癥之光”,亦有人稱其為第四種癌癥治療方式。近幾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已經兩次授予了癌癥免疫治療的科學家。第一次2011年授予因發現癌癥抗原遞呈的樹突狀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拉爾夫斯坦曼博士;第二次2018年授予了2位分別發現癌癥免疫抑制路徑的科學家,本庶佑博士(PD-1)和詹姆斯艾利森博士(CTLA-4)。

    此時,人們突然發現日本的癌癥治療似乎很領先。那怎,這兩次重大發現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特別是和迫切需要解決方案的癌癥患者有什么關系。

    懂行的人都知道,醫學新發現與是否能為患者帶來福利是兩回事,研究與臨床是不同的兩個領域。而巧合的是,這兩次諾獎的相關發現都已經實現了臨床治療,為癌癥患者帶來了希望。

    那么,日本的免疫治療到底如何,以2個諾獎為基礎,日本就醫網為您介紹日本的免疫治療實況。

    如上圖所示,目前的癌癥免疫治療主要圍繞T細胞展開,解除T細胞的免疫抑制(圖右側),或者增強T細胞的攻擊能力(圖左側)。

    在解除免疫抑制的治療方法中,都是以藥劑的形式提供治療,這也遵從了醫學上傳統的循證方法。美國如此,日本如此,中國也如此,只要是西醫治療,標準基本上是一致的。

    更進一步,因為日本有自己的原研藥,從研發到使用的時間比國內長一些,經驗就多一些。在藥劑的使用組合上,比如日本聯合使用伊匹單抗與派姆單抗治療肺癌比較有經驗,因為日本的醫療整體非常注重安全性,權衡到副作用,在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期間,幾乎沒有醫生會同時使用抗癌劑(化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如何呢?20%上下--不高,晚期患者接受傳統的放化療,結局是可以預測的,而使用免疫治療是有機會長期生存下來,偶有治愈的。這就是免疫治療對癌癥患者的意義。

    然而,很多研究癌癥免疫治療方法的專家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局限性并不在于他的有效率低,而在于固化的西醫方法,用免疫對抗癌癥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納武單抗等的研發、臨床轉換仍然被局限在約定俗成的抗癌劑規則中。著名免疫學家東京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中村祐輔教授已經開始旗幟鮮明的批判這種老套的方法。

    中村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免疫增強的治療方法。假設一位癌癥晚期患者,接受過無數次化療后整個機體的免疫部隊已經成了一盤散沙,即使理論上PD1對他是有效的,使用后微觀世界中藥劑解除了癌細胞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但此時的T細胞部隊已經沒有能力對抗癌細胞大軍,即藥劑使用無效。這也是可統計的PD1有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該怎么辦?因為癌癥具有千人千樣的特點,一些有識之士提倡的癌癥治療,應該是個性化的,綜合傳統方法和新方法的,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案。比如2011年的醫學生理學獎表彰了樹突狀細胞的發現。樹突狀細胞在人體內含量很小,但是具有非常強的抗原遞呈能力,而最新的臨床研究顯示,攜帶有新生抗原的樹突細胞有很好的療效,個體癌細胞基因與白細胞抗原組合的新生抗原,能廣泛的為T細胞提供攻擊癌細胞的路徑指引。如果我們為一位晚期癌癥患者提供T細胞維持治療+新生抗原樹突細胞疫苗的路徑引導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組合治療,他完全有可能獲得重生。

    現在日本和美國已經開始了這些嘗試,小樣本的臨床試驗也已經收獲了更佳療效。我們希望醫學能盡早地從傳統束搏中解放,更希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能為每一位癌癥患者帶來希望和福音。

    上一篇

    去日本看病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

    01 日本的醫療概況勞動厚生省是日本的醫療和福利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制定國家的醫療福利政策和制度、統籌社會保險、管理醫療機構、審核醫藥......
    下一篇

    腫瘤免疫療法的一場競賽

    癌癥治療的焦點已經逐漸從傳統的手術和放化療轉向炙手可熱的免疫療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藥物能夠通過釋放自身免疫能力來抵抗腫瘤,而且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