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肺活檢VS常規肺活檢,哪個更準更安全?日本學者發表研究結果
冷凍肺活檢于2017年在日本上市,是一種比傳統的支氣管鏡活檢可以獲得更大、質量更好的標本的方法。然而,幾乎沒有研究直接比較冷凍活檢與常規方法對周圍型肺部病變的診斷率。因此,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中央病院的研究小組回顧性分析了接受診斷性支氣管鏡活檢的患者數據,發現冷凍活檢對周圍肺部病變的診斷率高于常規方法。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2023年4 月的《肺癌》雜志上。
冷凍肺活檢
經支氣管冷凍肺活檢,英文簡稱TBCB。一種使用冷凍探針進行的活檢。是將冷凍探頭經支氣管深入到遠端小支氣管,利用冷凍探頭在冷凍過程中的粘附性將探頭周圍的組織撕裂,獲得遠端細支氣管與肺組織標本的技術。特點:創傷小,標本大,質量高,并發癥少,費用低。
周圍型肺癌
根據發生部位定義,是指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原發于支氣管粘膜,支氣管腺體以及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
回顧性試驗分析了2015 年10 月~2020年9月期間接受診斷性支氣管鏡檢查的2724名周圍型肺疾病患者的數據。對492名接受冷凍肺活檢的患者(冷凍活檢組)和2232名接受常規支氣管肺活檢的患者(常規方法組)進行傾向評分匹配,每組481名患者進行比較。
研究主要結果
● 傾向評分匹配后的診斷率
常規方法組:77.6%,
冷凍活檢組:89.2%。
● 冷凍活檢的診斷效用還表現在使用傾向評分進行分層(OR:2.35,95%CI:1.71-3.23),和回歸分析(OR:2.54,95%CI:1.83-3.52)。
● 亞組分析證明了冷凍活檢的診斷效用,特別是對于中葉舌段、右/左下葉病變、磨玻璃影和胸片無法檢測到的病變。
● 2和3級出血率
常規方法組:10.2%/0.8%,
冷凍活檢組:38.0%/1.5%,
在任何組中均未觀察到4級出血。
結論
冷凍肺活檢對周圍型肺部病變的診斷率高于常規方法。但需要謹慎,冷凍肺活檢的出血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