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機器人心臟手術,引領心臟微創手術的新時代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微創外科的興起和發展,我們見識到了很多微創技術,所謂的微創手術技術,就是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來說的,傳統開腹手術的手術切口大多在12-20厘米左右,微創手術技術可以將手術傷口控制在5厘米業內,比如腹腔內視鏡手術,比如肛門內視鏡治療直腸癌手術等等,達芬奇機器人也是微創手術的杰出代表,尤其在美國和日本,達芬奇機器人被廣發應用于心臟手術,這樣對于身體造成的負擔非常小,快的三天就可以出院,不能說不神奇!
達芬奇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泌尿外科、心臟外科、婦科腫瘤、胃腸、兒童外科等相關手術,原因在于這些地方的病癥不是牽涉到敏感神經,就是隱藏很深需要高精度的操作。
使用達芬奇機器人做心臟手術,是位于東京的新心臟渡邊國際醫院擅長的,國內外知名度非常高,院長是渡邊剛,當年曾經指導過解放軍301醫院的心臟科主任高長青的機器人手術學習,高主任回國后,301醫院成為中國能夠進行達芬奇機器人心臟手術的醫院,可見這項技術很難,但是很牛。
對于心臟手術,尤其是瓣膜疾病的修復和置換,常規手術需要把胸骨鋸開,從解剖角度講是完全把骨頭切開,不切開完不成手術。這種情況,一是從解剖和病理角度是一個大損傷;第二從心理上,很多病人認為我開過胸骨,開膛破肚了,心理上存有很大的創傷。達芬奇機器人因為不用開胸可以完成同樣的手術,手術效果應該是優于傳統手術,而且不需要把你骨頭鋸開,保持胸廓的完整性。
開胸手術恢復慢,骨頭長得慢,完全長好大概需要三個月左右。而機器人手術則不用把骨頭鋸開,一周后可以上班,因為手術只是在肌肉上通過一個小孔,骨頭沒有破壞。可以說微創心臟手術能達到和常規手術一樣的效果,而且除恢復很快外,從心理上感覺也不一樣,患者會認為自己是完整的像沒有動過手術一樣。另外,微創還有美容的效果,有很多年輕女孩子接受了該手術,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自己難看的一面,微創是看不到刀口的,解決了創口問題。
機器人手術能減少術中出血并使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做到更精準
前面提到出血的問題,因為開刀是在身體里面,前面剛才講到手術視野在里面放大了10倍,放大以后,比如冠動脈搭橋術,血管原來是一毫米的,正常內乳動脈直徑就是兩毫米左右,用機器人我們會看到像兩厘米的血管,處理的時候看得很大,出血明顯減少。用達芬奇機器人取內乳動脈,我們基本上一點血不出就可以取下。常規手術是用肉眼或即使帶了2.5倍的鏡子,也享受不到用達芬奇機器人做的這種感覺,真正的放大。另外縫合也非常精確,縫合首先是精準,另外可以更穩定。
除此之外,達芬奇機器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外科醫生的手會震顫,達芬奇機器人有一個震顫過濾作用。如果手有一些震顫的話,做到手術野上把這些震顫濾過了,這是所有常規手術不具有的優點。另外病人不僅是所謂切口小,手術后病人恢復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時間也縮短了。原來比如三個月,可能在一個星期就回去了,這里面假如說這個手術錢可能花得多一點,那么恢復快,患者回到工作崗位快,拿到錢耽誤的時間也少了。更重要是心理,因為很多患者得了病以后,給他做了手術,他認為手術一下子把元氣打傷了,可能這一輩子就這樣了。現代醫學治療疾病有兩個內容需要考慮,一個就是從身體上做好了手術,如體內搭橋做好了。但是從心理上這個做法好不好啊?心理因素很重要,比如很多病人放支架以前也沒有什么問題,放支架以后老在擔心,支架會掉下來,什么時候咳嗽會把它震掉了,什么時候支架會堵上了?很多病人心理困惑導致了比他原來疾病的癥狀還重。所以現在治病一定要考慮兩個內容。一個是身體方面的治療,從解剖生理上治好,另外心理上讓你覺得我接受治療后就是一個正常人。事實上這個手術做完,你男(女)朋友看不到你以前做過手術,因為不到一公分小切口,過一段時間以后,刀口就看不到了。
機器人手術進入日本醫保 達芬奇手術時代到來
新心臟渡邊國際醫院是一家專門治療心臟疾病的醫院。無論醫生還是護士,都是從日本全國選拔出來的心臟疾病領域的專業人才,擁有高的專業性,能夠應對緊急情況等。與此同時,這里提供的不是普通的手術,而是使用手術輔助機器人“達芬奇”進行的微創手術,手術成功率接近100%。這是渡邊國際醫院的特殊性,也是最為自豪的地方。
目前,一般醫院的手術成功率在98%左右,也就是說,100名患者入院,只有98名可以出院,還有2名再也回不去了。而在渡邊國際醫院是進來100名患者,送出100名患者,進來200名患者,或許會出現1名回不去的。也就是說,一般醫院的手術風險要比我們高出4、5倍。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渡邊心臟團隊與美國、日本平均心臟手術死亡率的對比:
日本就醫網介紹心臟外科廣泛推廣的冠動脈搭橋手術,日本的平均死亡率為1.3%,渡邊心臟團隊過去10年的業績是0.45%,死亡率減少3倍。瓣膜手術在日本的平均死亡率是3.45%,渡邊團隊過去10年的業績是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