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發病機制
(一)急性疼痛的發生機制
惡液質患者的疼痛多是慢性疼痛但其在疾病過程中也常常出現疾病本身或治療相關的急性疼痛。急性疼痛常表現為傷害感受性疼痛。 傷害感受性疼痛的發生機制是疼痛形成的神經傳導基本過程。機體受到物理、化學或炎癥剌激后產生急性疼痛的痛覺信號,并通過神經傳導及大腦的分析而感知。同時也伴有代謝、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變化。
1、痛覺傳感 任何外界或體內的傷害性剌激(物理、化學或生物毒素)均可導致局部組織破壞,釋放各種內源性致痛因子如:①直接從損傷細胞中溢出的致痛因子子是色膠、乙酌膽堿、組膠、氫離子、御離子等;②損傷細胞釋放出有關的酶,在局 部合成產生致痛因子緩激膚、前列腺素等;③由傷害性感覺器本身釋放的致痛因子P物質。 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刺激疼痛感受器 使外源性剌激導致
2、痛覺上行傳遞 傷害性剌激的信號由一級傳人纖維傳入脊髓背角,經過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角運動細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而另一方面則繼續向上傳遞,組成上行束。疼痛信號通過這些上行束經過軀干和四肢的痛覺通路、頭面部的痛覺通路和內臟痛覺通路由脊髓傳遞入大腦。致痛因子可激活多種疼痛信號傳導受體,這些受體包括阿片類受體、外周神經中的興奮性氨基酸受體、神經肌肽受體等。它們也參與疼痛信號的傳導,使疼痛信號的傳遞變得更加復雜。
3、皮質和邊緣系統的痛覺整合 脊髓丘腦束進入丘腦后形成二級神經元發出纖維至白質的軀體感覺部位,與網狀結構和丘腦核相連,延伸至邊緣系統和扣帶回,并與垂體和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相連,整合多種感覺信號在大腦皮質形成痛覺,并引起相應的呼吸、循環及內分泌的變化。
4、下行痛覺調控 在神經系統中不僅存在痛覺信號傳遞系統,而且存在痛覺喜好調控系統。痛覺信號調控系統即內源性痛覺調制系統,主要有脊髓水平的調控、腦水平的調控、下行痛覺易化系統和調節因子等。
(二)慢性疼痛的發生機制
惡液質患者罹患的疼痛幾乎都有慢性腫瘤疼痛,這種慢性疼痛除傷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傳導調制過程外,還表現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特殊發生機制。
1. 初級感覺神經元興奮性異常增加初級感覺神經元位于脊髓背根神經節(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分布著感受不同刺激的多種受體,可將各種傷害性刺激轉化為電化學信號傳導至中樞神經系統。在持續的外周剌激下,DRG神經元發生可塑性變化,外周神經敏感性增加,表現出痛閾降低、痛覺過敏和誘發疼痛。以往的研究表明,腫瘤組織能釋放一系列的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化學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前列腺素 E ( proslaglandin E, PGE )、 內皮素( enclothelin,ET)、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等,而初級神經元可以表達其中多種因子的受體,腫瘤組織分泌的這些肉子可能作用于初級感覺神經元上各自 的受體,激活和敏化感覺器,參與癌痛的發生。 因此嚴重的慢性疼痛患者甚至可能在無任何刺激的情況下也會感覺到疼痛。
2. 受損神經異位電活動慢性疼痛常表現為在組織損傷愈合后的持續性疼痛,神經損傷導致神經元的異常電活動是痛覺異常的生理基礎。神經損傷誘發異位電活動的發放形式與正常神經末梢受刺激產生的傳入市動具有明顯的差別,受損神經可以在無任何外部刺激的條件下產生高頻放電,導致痛覺過敏和感覺異常。
3. 痛覺傳導離子通道和受體異常在慢性疼痛過程中,痛覺傳導離子通道和受體發生異常變化,大量異位和自發的異常放電,導致神經細胞與其他不參與疼痛傳導的細胞建立新的聯系,從而引起疼痛感覺擴散,泛化以及痛覺皮膚分界紊亂,促使痛覺過敏和感覺異常。
4. 中樞神經系統重構 慢性疼痛的 “疼痛記憶”表現為損傷治愈后疼痛信號依然持續存在。這種 “疼痛記憶” 并非心理性因素的結果,而具有中樞神經系統重構的病理基礎。 疼痛記憶” 將進一步加重慢性疼痛對患者認知行為和精神心理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