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egceo"></samp>
  • <strike id="egceo"></strike>
  • 日本就醫網

    如何與醫師討論病情

    日本就醫網 2022-03-16 09:09:18發布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 而非小細胞肺癌又細分為肺腺癌、 鱗狀上皮細胞癌、 大細胞癌。 因細胞型別、 期別和侵犯的范圍, 治療方式也有極大的差異, 因此, 我們歸納臨床上常見的問題, 通過簡單地說明, 讓患者和家屬能夠充分了解病情, 進而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

    當醫師告知罹患肺癌時

    當被告知罹患肺癌時,建議詢問醫師以下問題

    1、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其他?

    2、將會安排哪些檢查來評估病情?每項檢查的目的為何?等待檢查或接受檢 查過程, 有無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

    3、肺癌的臨床分期:肺癌腫瘤的侵犯程度(T ), 淋巴結是否轉移或轉移情形(N)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M)?

    4、是否有個案醫師可以協助咨詢?

    5、下次門診時(或是和醫師見面時),要和醫師討論哪些事呢?家屬需要在場嗎?

    當醫師提供治療選擇時

    1、目前癌癥的狀況如何?是否侵犯到周遭器官?是否轉移至其他器官?

    2、能否進行手術切除? 已接受手術切除者要知道術后的病理分期、 手術后復發的可能性、 是否需要后續治療, 如化學治療、 口服藥物治療。 若目前無法進行手術, 是否完全無手術的機會?

    3、肺癌的組織型態是否具有EGFR、 ALK等基因變異。只有了解肺癌的組織型態和基因突變, 方能決定有利的治療方向和藥物。

    4、醫師認定或建議的治療計劃為何?療程與治療的不良反應?可有什么方式或藥物減輕不良反應?

    5、預計需要住院多久?治療完后多久可以評估治療成果。有無復發的可能?

    與醫師討論手術方式時

    肺癌的早期診斷非常困難, 絕大多數患者在診斷出肺癌時都已經轉移到遠處淋巴腺或器官。 只有少數幸運的早期肺癌患者得以接受完整的手術切除治療, 得到治愈癌癥的機會。 因此, 當醫師告知要進手術治療時, 必須向醫師確認以下事宜, 我們希望患者在接受手術前對即將面對的醫療過程有更清楚的認識, 也更能與醫師配合。

    術前討論事項

    1、手術治療的目的及其必要性:是治愈性手術, 還是以緩解癥狀為目的?預 定的手術方式為何?外科醫師選擇該手術方式的理由?除此之外有無其他手術方式可供選擇?除了手術以外有無其他取代的治療方式?

    2、手術的基本程序:包括預定的手術方式及手術切口的位置, 術后可能留置于患者體內的管線及位置(如尿管、 鼻胃管、 胸管、 中央靜脈導管等)。

    3、手術及麻醉的風險:包括常見及罕見的并發癥, 其發生的概率及致死率。

    4、后觀察期:留院觀察時間, 需不需要轉入加護病房。

    5、術后疼痛的照護:需不需要疼痛控制, 疼痛控制有哪些方法及其利弊。

    6、術后恢復期:照護人員的需求與配置, 需要哪些照護、 術后營養咨詢等。

    上一篇

    腫瘤標記于肺癌檢測與診治

    ?腫瘤標記異常不代表罹患肺癌, 那么, 抽血檢驗腫瘤標記到底有什么臨床意義呢?以下針對幾種狀況來說明一一狀況一 :健康檢查結果發現腫......
    下一篇

    了解肺癌的治療方式

    ?肺癌屬于全身性疾病, 只有 IA 期者(指原發腫瘤最大直徑&le; 3cm,局限于肺臟局部)不需要接受全身治療,如化學治療等;其余第三期以內的......